逐光而行,穿越山海边界
以青春之力触摸时代脉动
知行并进,服务海岛振兴
创新创业学院学子把青春与梦想种进鹿栖之地
点亮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风雨无阻,青春思辨共绘鹿西发展新蓝图
2025年7月7日,受台风天气影响,温州市洞头区鹿西岛突降暴雨,出行受限,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点亮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驻地开启了一场别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无法按计划开展户外调研,但队员们依然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继续推进实践进程,积极思考鹿西岛的发展新可能。
为了保障实践队员们的安全与生活,当日上午,鹿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大标专程来到实践队驻地进行慰问。王乡长亲切关心队员们的饮食起居,详细询问实践进展和台风应对措施,并充分肯定了队员们不畏风雨、坚持实践的精神。他表示,鹿西的发展离不开青年力量的参与与支持,期待大家继续保持热情,深入思考,以青春智慧为海岛振兴贡献更多创意与建议。
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挑战,实践队迅速调整节奏,下午转入室内,围绕“如何搜集素材、为鹿西岛宣传赋能”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集体讨论。队员们结合各自专业优势,积极分享创意、碰撞思维。有的建议通过短视频、图文推送等新媒体形式,展现鹿西岛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有的主张深挖非遗文化、渔业特色、海洋生态等独特资源,打造更具差异化和故事感的宣传内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氛围热烈而富有创造力。
讨论过程中,指导老师俞快引导队员们聚焦目标、理清思路——鹿西岛的宣传,不仅要展现“看得见”的海天美景,更要讲述“听得懂”的人文故事和奋斗精神,真正塑造一张鲜活生动、富有温度的海岛文旅名片。队员们分组探讨,认真梳理宣传主题、素材来源和呈现方式,初步形成了策划方案:既要从视觉上吸引游客目光,又要从内容上打动人心,通过影像与文字的双重表达,全面展现鹿西岛独特的魅力与潜力。
大家纷纷表示,台风带来的不只是挑战,更是静下心来深入思考、精雕细琢宣传方案的契机。每一份思考、每一次交流,都是对海岛振兴梦想的点亮与推动。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点亮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将持续优化宣传策略,等待天气好转后重启实地调研。她们将用镜头捕捉鹿西的蓝天碧海,用笔触记录海岛的发展故事,用青春热情和专业所学为这片美丽海岛注入新的活力。队员们坚信,通过共同努力,鹿西岛的旅游名片将更加闪亮,为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生动美丽的新图景。
鹿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大标(左一)
青耘暑期社会实践队——有序分工启新程,实践热土育青春
7月7日,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青耘”暑期社会实践队迎来了登岛后的首个完整工作日。围绕“服务海岛振兴,锤炼青年本领”的目标,实践活动稳步推进,温情与热忱在鹿西岛悄然生长。
清晨,在带队教师詹萌的指导下,实践队队长付晴雨根据当日任务统筹安排,科学划分小组并明确职责:媒体运营组负责宣传报道、素材采编与平台更新,确保实践动态及时传播;资料收集组聚焦文字记录、访谈整理与数据归档,为后续总结与成果转化打下基础。分组完成后,各组迅速进入状态,协同高效地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上午,当地鹿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大标专程前来驻地看望队员。他不仅带来了清甜的西瓜与解渴饮品,更与队员们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实践进展与实际困难。在听取汇报后,王乡长对队员们的热情投入与阶段成效表示高度肯定,并叮嘱大家:“台风将至,安全第一。保障好自身安全,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这份暖心关怀,如海风拂面,为队员们注入了坚定而温热的力量。
下午,队员们集中开展资料整理与视频剪辑工作。他们对前期采集的图文、音频、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类与精细加工,力求信息准确、内容完整。在影像制作过程中,大家分工协作:片段筛选、字幕编辑、配乐调整,一项项任务有条不紊推进。每一帧画面,都是实践点滴的凝结,也展现着青年投身基层、服务乡村的动人风貌。
鹿西的风浪正劲,青耘的步伐不停。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将继续扎根一线,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与担当的答卷。
鹿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大标(左一)
供稿:陈雅琪 沈雨馨
审核:詹萌 俞快
版权所有 ©温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